学院新闻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动态 > 学院新闻 > 正文
圣•彼得大学江岚教授应邀参加“集大外语学术沙龙”活动
时间:2023-04-17   浏览次数:

  4月12日晚上19:30,远在美国圣•彼得大学执教的江岚教授应邀为我校师生开展了一场名为“西方镜像中的中国文化与文学:聚焦与变形”的线上学术沙龙活动。本次讲座由校中外文化比较研究所负责人、五大联赛_买球的App邓庆周博士主持,院长张海燕教授、副院长刘立香教授出席,五大联赛_买球的App学术骨干、在读硕士生及部分校外研究者聆听了此次学术讲座。

  正式讲座之前,学院领导与江教授互致亲切问候并初步探讨学术拓展与人才培养合作的可能。讲座伊始,主持人邓庆周博士简要介绍了此次讲座主讲嘉宾江岚教授的多元文化学术背景和作家型学者“学术有美感,创作具哲思”的创研风格及突出成就。

  讲座中,江岚教授通过引载Pliny the Elder所著书中的描述展现了西方最早对于中国的积极印象,随后从历时角度,向师生们绘声绘色地呈现了西方如何一步一步主动认知中国的过程,即西方对中国的认识主要经历了“想象中国”、“主动学习文化制度(从器到道)”、“研究精英文化”等阶段。从马可•波罗时代以降,西方通过丝绸之路逐渐认可、接受、喜欢和吸收了部分中国文学文化,在17、18世纪之交,一场“中国风”席卷了欧洲,使西方进一步了解了中国。江岚教授认为,以唐诗为代表的中国古典文学跨种族、跨文学、跨地域、跨时代的流动生命力,证明了文化趋同的可能,以及趋同之后对人类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最后她谈到:“文学乃至文化在交流过程中难免会产生变形,当代中国交流者应该本着允许变形存在的态度,有针对性地采取传播策略,以达到理想的交流效果。”同时启发鞭策我们: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是我们年轻一代需要承担的重任,在西方了解中国过程之中出现的误解误读,恰恰是我们需要去匡正和重新建构的方面。

  在互动环节,刘立香教授等多位师生向江岚教授请教中外诗词在跨文化传通中的翻译策略与文化适应等问题,江岚教授耐心解答并延伸发表了相关洞见,与我校师生开展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学术讲座沙龙交流持续近三个小时,论题集中,史料丰赡,观点新锐,与会师生深受启发。

本次讲座是五大联赛_买球的App“集大外语学术沙龙”系列活动之一。旨在推动五大联赛_买球的App学科和专业建设,对凝聚外语学科的研究力量、开拓教师的研究视野,起到了积极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文/图:肖梅燕  审核:王文辉)


地  址: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银江路183号庄汉水楼

电  话:0592-6181607、6183606(传真)  邮 编:361021  

邮  箱:jmdxwyxy@163.com     版权所有:五大联赛_买球的App © 2012-2025